网站首页| 热点新闻| 美食推荐| 食品新闻| 深度观点|食品辟谣| 农业消息| 金融财经| 健康养身| 企业品牌| 地方食品| 保健食品| 综合食品| 国际新闻|
中国食品网络台 您的位置:中国食品网络台 > 食品辟谣 > 正文

颐海国际的海底捞依赖症难治愈

2022-05-12 17:02:00  来源:网络  阅读量:7113   会员投稿

图片来源:cfp

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颐海国际”)近日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。报告期内,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9.42亿元,同比增加10.9%;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7.66亿元,同比减少13.4%;毛利较2020年的20.90亿元减少7.9%至19.24亿元。

对于净利下滑,颐海国际归因于2021年调味品行业受需求疲软,受到库存积压、成本上涨及社区团购分流等因素影响,整体呈缓慢恢复态势。

具体来看,颐海国际三类主要产品火锅调味料、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产品在2021年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,但它们的增长仍依赖于关联方海底捞。

火锅调味料的关联方销量从2020年的6万吨增长至8.83万吨,收入也从2020年的13.49亿增加至2021年的17.75亿,而来自第三方收入则出现下滑。中式复合调味料和方便速食的关联方销量也在增长,收入分别增长37.7%和182.6%。

颐海国际与海底捞可以形容为“父子关系”,实控人同为张勇。早在海底捞上市之前的2016年,作为海底捞火锅底料独家供应商的颐海国际率先登陆资本市场。颐海国际的最大客户是海底捞,据招股书和财报数据,从2013年到2017年,它与海底捞的关联交易收入一直占总收入的55%左右。

背靠海底捞,对于颐海国际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,如果海底捞门店扩张放缓,颐海国际增长必定会受到影响。为此,这些年来,颐海国际一直在“去海底捞化”,并选择了在C端发力。

图片来源:微博@筷手小厨

在产品上,除了推出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复合调味料,颐海国际还推出“筷手小厨”等方便速食品牌。从包装上看,这些产品有的淡化了海底捞标志,有的则直接去除海底捞Logo。此外,颐海国际加大了开发经销商、电商等则为第三方销售渠道的力度,截至2021年,公司第三方经销商销售业务覆盖中国31个省级地区与港澳台地区。

这一系列布局下来,海底捞及关联公司的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超过50%降至2020年的不足三成。但根据最新财报,2021年这一数字有所回升,占比达到32.6%——这意味着,颐海国际的“去海底捞”仍在路上。

图片来源:颐海国际2021年财报

从火锅调味料来看,虽然这一业务带来的收入占比逐年降低,但为颐海国际贡献了过半的收入(2021年为60.7%)。由于B端长期绑定海底捞,颐海国际火锅调味料与其他火锅品牌与之合作的可能性不大;在C端如在华润万家、家乐福等超市的货架上,这些火锅调味料包装仍极力突出海底捞的字眼,一些商超也乐于将海底捞作为宣传卖点。也就是说,颐海国际的火锅调味料一时半会很难摆脱海底捞的依赖。

而弱化海底捞光环的便利食品,又为颐海国际带来了更多的销售费用,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。

过去一年,颐海国际为筷手小厨签下了流量明星王一博进行代言;在推广小龙虾系列时,在浙江卫视、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;此外,在女王节、517吃货节、618狂欢等时间节点也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。根据财报,2021年颐海国际的经销开支达6.98亿元,同比增长23.9%,占据总营收比重11.7%。而这部分的开支增加,很大程度上是广告及营销开支等费用上升所致。

此外,从颐海国际发力的中式复合调味品来看,这一细分品类尽管是除火锅底料外,在调味品行业内增速最快的一项(2015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7%),但在这一赛道里早就不乏海天味业、天味食品等老牌竞争对手,颐海国际想要在这一领域突出重围并不容易,受到消费者口味、消费习惯等限制,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市场教育过程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上一篇:蒙牛营收增速达5年内最高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42